2021-07-17

聚焦充电新技术,三安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产业升级

6152c5b5040b8-935.jpg

2021年7月16日,“聚焦芯片,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21新一代汽车充换电技术论坛”在厦门圆满召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委员会秘书长朱小平主持了本次论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刘博文,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正仕,以及50余位新能源整车和充换电配套企业高层出席本场论坛。论坛上,从双碳目标的背景及概念、可再生能源发展、汽车及充换电的技术及路径、政策方法等角度分享各自的研究进展。

企业微信截图_16353240975743.png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首先在致辞中向与会者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政策背景、行业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自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来,如何加快充电桩走进社区、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本次技术论坛将充分发挥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发展平台作用,汇集产业链精英资源,协同研究,分享成果,共同研判汽车、充换电、能源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如何协同及互动的问题。

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刘永东主任进一步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由目前的500万辆提高到2000万辆以上,充换电量需求将超过1000亿度。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求系统整体成本下降,复杂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提出的可靠性要求,建设用地愈发紧张而亟需提高充电桩的功率密度等等。

企业微信截图_16353241434626.png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技术市场总监叶念慈对此也给出积极的响应,碳化硅具备更高的带隙和击穿电压对应了碳化硅器件在相同材料厚度下可以做到更高的耐压等级,意味着可以覆盖更高更宽的输出电压范围以支持不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更快的电子饱和速度决定了其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关速度,允许系统设计使用高频率和小型磁元件,在更小的系统体积里提供相同甚至更高的功率密度,让大功率充电方案有可能降低到10分钟以内,充电体验媲美燃油车加油;另外,基于一项汽车测试,相比于硅基解决方案,碳化硅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更低的导通损耗,从而减少汽车主逆变器损耗,用更少的能源提供更长的续航。

企业微信截图_16353241731140.png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蒋光辉总监在论坛上就“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大技术趋势”提出,碳化硅解决方案正在逐渐渗透电力系统设计,将成为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行业中一股引领性的力量。但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可靠性,供应链交付能力以及认证周期的高门槛与传统汽车行业无二。碳化硅在车用功率器件市场的渗透还需要经历一段“长跑”,渗透速度取决于碳化硅尤其是衬底材料价格的下降速度。乐观来看,渗透周期长这一点给了行业更多的发展时间,使得“后发者”有机会赶超“先行者”,国产品牌也有机会跻身国际一线梯队。

企业微信截图_1635324205242.png

湖南三安半导体总经理江协龙也在会上表示,近期点亮投产的湖南三安半导体具备月产30,000片6寸碳化硅晶圆的制造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客户提供碳化硅功率器件关键的大规模制造和供应能力,使碳化硅解决方案在车用充换电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变得未来可期。三安在大规模生产管理方面,已形成一套先进成熟的管理体系,在微波射频和光芯片领域已经获得客户充分验证,可以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产能支持,有信心助力客户抢占先机,赢得万亿级下一代充换电市场。

社交平台
媒体关系

媒体合作/信息咨询:

颜子昂

ziang_yan@sanan-ic.com